对于很多驾乘人员来说,车内颗粒物(PM)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语,由于其直径小于10微米,肉眼无法辨识,只有通过仪器才能测量,经常被大家忽视。
但是看不见不代表没有,车内颗粒物可以通过汽车发动机产生直接进入车内;由汽车尾气产生经过车厢密封不严密处进入车内;从外界环境中通过车载空调系统进入车内;还可能产生自汽车常见的内饰与组件中,例如毛毯、毛绒玩具、坐垫等,甚至连日常活动也会产生车内颗粒物!
而这些颗粒物对人体都会造成不小的危害,其聚集了大量有害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害有机物、细菌、病毒等,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上下呼吸道,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沉积在不同呼吸道部位。以生活中较为熟知的PM2.5为例,长期吸入会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慢性尘肺等症状。
健康用车
如今,很多人对汽车都有较高的依赖度,经常长时间待在汽车中,容易导致咳嗽等不适情况的出现,车内颗粒物关乎驾乘人员健康,对驾乘体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降低车内颗粒物含量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消除或减少车内污染源,少用毛绒车饰、使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车内装饰材料;第二种是使用新鲜空气稀释车内空气污染物,经常通风换气,开窗或使用空调系统外循环;第三种则是从源头进行处理,直接在买车前对中国汽研汽车指数的测评结果进行了解和参考,选用健康方面评价等级较高的车辆,可以有效减少车内颗粒物造成的安全隐患。
健康指数2023版测评规程
【绿色低碳,健康同行】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响应号召,从清新空气、健康防护和绿色出行三个方面助力驾乘健康,在全新发布的《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3版测评规程》中针对清新空气方面,对测评规程进行完善升级,使用光散射粉尘仪等专业设备分别测评整车颗粒物阻隔和车内颗粒物过滤能力,测量范围达到0 μg/m³~20000 μg/m³。
迄今为止,已有10余家整车企业将健康指数纳入其整车车内环境质量开发标准,车内环境健康问题正在得到改善,消费者可以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具体需求选用更加健康的车辆,从源头上降低因车内颗粒物等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以购买力促进车企整改,引领汽车行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