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车主正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突然车子不受控制地往路边偏离,眼看着就要撞上护栏,这时候,ELK(紧急车道保持)系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一旦判断车辆偏离且存在碰撞风险时,系统自动触发转向干预或制动,有效避免与邻车、护栏等物体发生碰撞。
在真实高速公路/快速路场景中,护栏作为刚性物理边界,其三维实体特性显著区别于二维车道线,这对ELK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精准平衡转向修正幅度、转向时机和碰撞风险。通过构建含护栏的测试场景,可有效测试ELK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感知决策控制的综合能力,确保ELK系统在面临真实道路中的偏离风险时能做出符合预期的反应,为驾驶员出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车辆碰撞护栏事故案例
(一)测评规程
在IVISTA 2023版修订版智能安全分指数-主动安全-车道辅助系统测评规程中,对偏离车道紧急车道保持的考察有明确规定。试验车速≥72km/h,模拟高速或快速道路的行驶场景。考虑到中国实际道路中高速或快速道路的车道边缘通常设置有波形护栏,为了使测试场景更贴近真实路况,引入“实线+护栏”和“仅护栏”的ELK功能特色测试场景。
本测试在长直道路上进行,车道分割一侧为实线和波形护栏,或仅有波形护栏。若车俩的ELK系统的最低激活车速≤72km/h,则试验车速为72km/h;若车俩的ELK系统最低激活车速>72km/h,则试验车速为制造商申报最低激活车速+1km/h。当车速稳定时,车辆向有护栏一侧偏离,模拟车辆偏离车道的交通事故,考察车辆ELK功能在真实道路中偏离车道紧急车道保持,避免与护栏发生碰撞的能力。
a) 向左偏离(实线和护栏)
b) 向右偏离(护栏)
场景示意图
(二)波形护栏目标物
为支撑开展智能汽车在偏离车道紧急车道保持场景下的安全测试,中国汽研通过对中国实际交通情况、典型事故案例、护栏类型、护栏颜色、护栏尺寸、反射特性等方面开展研究,自主研发了波形护栏柔性目标物,其表面特征参数能够代表波形护栏且适应传感器系统。
波形护栏柔性目标物
作为全球首次纳入波形护栏柔性目标物的ELK系统安全性测评,IVISTA 2023版修订版对中国智能汽车事故数据、道路相关标准法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实线+护栏”和“仅护栏”的ELK测试场景,通过打造更接近真实路况的测试场景,助力企业研发更可靠、更安全的智能汽车产品,守护消费者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