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打造汽车健康标杆,创造出行美好生活

指数介绍

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简称健康指数) 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汽车行业、医疗行业、通信行业的研究资源,在国际交通医学会指导下,基于国内外工况标准,结合汽车消费者实际用车需求及行业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的集消费者、汽车企业、国家政策三位一体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公正、公开、真实的评价数据,建立中国汽车健康新标准。
健康指数体系框架包括5个板块,有 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车内气味强度(VOI)、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车内致敏物风险(VAR) ,涵盖了所有车内环境的污染源和驾乘人员健康威胁,旨在向消费者传递“健康车”和“健康用车”理念,普及车辆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车”消费。
2018年以来,健康指数已对外发布70余款车型测评结果,结合内部研究共计200余款车型数据,有效提升整车企业及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关注度,测评车辆车内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车内异味明显降低,目前已有十余家整车企业将健康指数纳入其整车车内环境质量开发标准。

普及车内健康知识,为消 费者选车购车提供参考

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 提供输入

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提供信息

框架内容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

挥发性有机物包含甲醛、苯、甲苯等物质,车内VOC含量引人关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板块通过常温、高温、通风三个工况模拟消费者实际用车情况,定量测定国标规定的8种VOC组分,通过梳理不同污染物与人体健康的关联,对这一维度的车内健康环境进行量化评估。

车内气味强度VOI

车内所用材质若伴有刺激性气味,在车辆封闭行驶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恶心、头晕目眩等症状;长期处于强气味环境中,也会影响驾乘人员心理状态。异味问题也已成为消费者投诉问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问题之一。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内气味强度(VOI)板块通过采集车内空气,经专业气味测评师对车内气味强度等级进行划分,从气味强度角度形成量化的评估。

车辆电磁辐射EMR

电动化、智能化的汽车技术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引发消费者对于车内电磁环境的关注。过往多次发生的利用便携式简易设备随意测评并大面积传播事件,已对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亟需有一套技术准确、测评公正的测评体系,正确引导公众对于车辆电磁辐射的认识,并向公众公开车辆的电磁辐射水平。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辆电磁辐射(EMR)板块通过测量车辆行驶和通信工况下驾乘人员头部、胸部、生殖区域及四肢区域的低频磁场和高频电场,结合不同工况下,不同区域电磁辐射与健康关联水平,对车辆电磁环境进行量化评估。

车内颗粒物PM

城市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强污染环境已经开始引起普通民众的强烈关注,微颗粒物上附着的有害物质与疾病的联系已日益明确。作为出行常用工具的车辆,是否能在强污染环境中为驾乘人员提供合理的保护,也成为消费者选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内颗粒物(PM)板块旨在通过测评车辆密闭性以及对车内外颗粒物过滤和净化的能力,量化评估车辆对于车内驾乘人员的保护水平。

车内致敏物风险VAR

车辆大量使用的皮革、织物、金属镀层、塑料等材质,或多或少总含有一些致敏物质。过敏导致的人体健康反应,微弱时可致不适,强烈时可致命。随着产业飞速发展,普通人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所接触物质日益复杂,国内敏感人群比例也在快速提高。相关人群在使用车辆时能否得到保护也需要引起社会关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内致敏物风险(VAR)板块通过量化分析评测车内重点材质中的致敏物质及其与健康的关联,量化评估车内环境的致敏风险,为敏感人群选车提供必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