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 交通事故中,如何让碰撞双方伤害最小化?

  • 2023-08-15 16:34:49
  • 发布者:管理员
  • 分类:智能安全

随着国内外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大众关注。多数厂商重视这一点,并应用安全技术、增加安全装置,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中对双方的伤害。而碰撞双方伤害最小化,这一“双赢”的理念就是我们说的“大安全理念”。如何让碰撞双方伤害最小化?首先应明确汽车的几个重要着力点,车辆要“软硬适度”才能“攻守平衡”。undefined

· 智能辅助驾驶

近年来,车辆驾驶辅助功能模块越来越成熟,主要集中在车辆纵向跟随防撞预警系统、车辆安全换道辅助预警系统、车道保持预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以及行人或障碍物检测系统等方面,利用车辆的动力学、车路系统几何关系等理论与方法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车道偏离进行判断,减少因驾驶人失误造成的交通事故,从而确保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人以及车辆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车身框架

一辆车主要是以车架作为汽车整体框架,车架的强度决定了座舱内乘员的安危,车架的坚固性也是车辆结构耐撞性的表现。但并非车架越硬越好,更重要的是车头的吸能结构,其结构越稳定,车内的人越安全,只有车头前端的吸能部件将冲撞的能量吸收掉,这股强大的碰撞力才不会直接传到车内的乘客身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去保障座舱乘客的安危。

· A柱强度就是保障

相较于B、C、D柱,处于驾驶舱前方的A柱,无疑在车身设计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在实际情况中,碰撞至大灯位置,也就是正面碰撞的事故频率更高,此时车头的防撞梁不会起到太多作用,而保证乘客安全的反而是A柱。换言之,A柱的强度越高,越能在正面碰撞中保证车内的乘客安全。

· 主动机罩的配置

主动式发动机罩是事故发生时候行人的保护屏障,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接触前,系统会将发动机罩前端或后端抬起至一定高度,增大机罩与下方机舱硬点的空间,从而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撞击伤害,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

undefined

· 关键防护效果的安全装置

AEB、前排气囊、膝部气囊、前/后排侧气帘等配置组合,对碰撞后的车内乘客来说是一套格外重要的约束系统,碰撞发生后,车辆停止时,乘客仍会在惯性的作用力下头微微前倾,这时安全带可以将乘客固定在座椅上,弹出的各项安全气囊则会有效降低车内乘客与车内撞击产生的二次伤害。

· 行驶安全和车辆辅助安全系统

随着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测评工作的推进,车辆逐渐能够在低速碰撞中约束系统,使得安全装置起爆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事故发生时,乘员碰撞强度得以很大程度降低。而以ADAS传感器或“单目摄像头”为主的紧急救援服务功能,可以让车内乘客得到及时的援助,这也是车辆辅助安全方面的重要一环。

· 碰撞后变形严重≠质量差

一般来说,车辆的安全措施都是在各零件、各版块的共同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仅靠单一部件是没办法完全保证司乘安全的。在事故发生后,车辆碰撞变形严重不等于汽车质量差,因为是车辆变形部位吸收了碰撞产生的能量才使其变得破碎不堪。       

undefined

碰撞事故所产生的伤害严重程度,与车辆的质量和性能息息相关,随着国内车辆质量上升,整个汽车行业也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深耕碰撞测试研究,从而改变行车安全大环境,提升对车辆乘员的保护。聊汽车,谈安全,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与各位车主及汽车企业一起倡导健康用车,平安行车。